Friday, May 19

新聞

所謂新聞,一定要新才有價值,同業之間的競爭,就更要新、快、準。

但我覺得報界許多時候,卻因為尊嚴,而忽略了讀者的利益。

你率先獨家報導,若我不是追到更新和更多的資料,我就索性不寫,或是把有關報導,寫到最小最不顯眼的地方去。

不過,這只限於本地報業的競爭,若是news agency、內地和外國傳媒,又可以大肆引述一番。

但是,除了同業,還有誰會一天看幾份報紙?你不寫,讀者就根本不會知道有這新聞傳在。

前幾天我採訪了匯豐銀行舉辦的全球和港人退休心態調查發佈,其實有些結果也蠻有趣的,像港人認為退休後可以有好的身體、有很好的經濟狀況是最重要,以及寧願不為錢繼續工作,這些心態都是排世界第一的。調查又發現,為改善退休生活,大部份港人都覺得提高退休年齡,和增加強制性供款,都是可行辦法。

不過,回到公司,向老闆「報料」,佢擘頭一句說:「比經濟寫晒,點搞?」還指著早已放在桌上的報章。我呆了看看:「係喎,點解佢地有晒架,連表都有埋咁誇張?搞錯呀,咁搞咩記者會,等我打去公關到嘈下先…」我一言他一語,雖然我有指出其實有些結果和建議很有趣,但最後老闆仍決定:寫簡訊!

行規大家明白,若機構選擇性發放資料,沒份兒的我們沒理由還替你報導出來,還要浪費我的時間參加你的記者會。不過,我們的讀者,就永遠不會知道我們選擇不報導的新聞。

1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新聞算得上是教育的一部份,因為新聞主宰了大眾吸收資訊及反思生活的路向。以前,我也會想,「我憑什麼決定告訴大眾什麼?我擁有什麼權力和能力可以這樣做?」正如教育,教師(教育體制)有權力控制教導學生什麼是「對」或「錯」,握有最強大的意識形態生殺權。

傳媒的選擇性與歷史的選擇性是一樣的,傳媒決定什麼新聞重要、什麼不重要;史家決定什麼歷史重要、什麼不重要,誰是英雄、誰是暴君,什麼是侵略、什麼是融和,最後還是權力作怪。

聯合國每年都會公佈「十大被遺忘新聞」,總是提醒我,真相永遠不會完全展示於我的面前,在萬般複雜因素影響之下(政治取向、商業因素),到底有多少媒體值得我去相信?

May 19, 2006 10:12 A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