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的快感
這陣子有點發瘋地購物,不能自控。
其中一「物」,是股票。明知道是波動市,還會繼續調整,但就是「要」買點東西。這兩周除了中行,另外還入了三隻股票,花光了手頭上的資金。現在手上的股票,只有一隻升了,四隻都跌了下去,但一點心痛的感覺也沒有。
可能這就是所謂女人追求花錢的快感。
像我今天花了二千五百元,買了三條裙,而且都是藍色半截牛仔裙,也不明為甚麼。
這陣子有點發瘋地購物,不能自控。
ke, this site is pretty neat. The result was I've visited only 8% of the world! and with all the countries I'm interested to visit, they only comprise 26% of the world! but still, if i made 20% before i die i'd be a happy woman.
又一個很充實的周末:早上起來打稿(不明白為何老闆常常要我短周也交稿)、中午與任總吃飯(周六也要工作)、下午去wakeboard(天氣竟然轉涼,我的指甲凍得變紫)、晚上去吃姪女的滿月酒,午夜再去看da Vinci Code。
再講一講da Vinci Code電影:
不好也不壞。
請先不要擲雞蛋,由於我讀原著時,讀到一半也讀不下去了,所以對電影真的沒有期望。我相信說電影版差的人,主要原因就是太喜愛原著了。不過,我看了電影版後,反覺得書較好看,因為導影嘗試將太多的情節,塞入兩個半小時的框框內,反而令電影失去了懸疑片應有的氣氛。
看到有人在他的blog裡質疑,究竟有多少「locals」能看懂這部片。從前亦聽過本身很local、從未出過國、英文也說得不好、卻只喜歡gweilo的女性朋友,就因為上過基督教中學,亦同樣質疑過,究竟有多少locals能看懂Constantine一片。
Local一字,十分貶意。
我得承認我也是很階級的人,但對再要加入種族原素加以批判的人,我很討厭。我曾是基督徒、每周上禮拜,所以我有資格大聲地反問這批人,知道聖經故事的人,就等如受過高等教育、高人一等嗎?不熟識聖經故事的人,就不能看da Vinci Code或Constantine嗎?電影不也是一種教育,讓觀眾去思考別人的思維方式嗎?他們若看不明白佛教電影,會覺得慚愧嗎?
最後,他們怎麼知道電影院內的「locals」,看不明白電影?
我很討厭以一概全的井底之蛙。
不是蓋的,說女人過了廿五的「死線」,會老得很快,我去年就察覺了。但今年日子一天天過,更發現身體大不如前。
有時我會想,可能是我公司害的,因為工作時間真的很長。
所謂新聞,一定要新才有價值,同業之間的競爭,就更要新、快、準。
我的情緒常被小事情困擾。這些小事情,通常都是與錯失機會有關,像買鞋的機會、買股票的機會、未能買到演唱會好位置的機會,和言語上吃虧後反擊的機會等;有些人能很豁達,但我每次事後都會緊緊於懷,整天或整數周鬱悶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