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30

is this a joke? it's hilarious!!

dig food

it's not even funny how many business lunches i'm having this week:

tuesday: cova at PP
wednesday: sakaegawa at ritz-carlton
today: western at kowloon shangri-la
tomorrow: fourth floor at harvey nichols (finally!)
saturaday: chinese at royal garden hotel (strictly speaking this is rather an office lunch)

but with this list you see i can't really complain, at least it satisfies the gluttonous side in me... now i have to worry about going to the gym though.

still, opia for sunday dinner anyone?

p.s. this is the fifth day i have kept myself away from the cigs...proud!

Sunday, June 25

讀完想鬧

以文化氣質為傲的報紙,在過去兩周內出現了以下4則副刊文章,大家沒時間,不必看,亦不值一看。

第一篇:好悶、好悶,連選用的寫作手法,第二和三段都要用「xxx指出」開首;副刊是另一塊寫社評的好地方?!

第二篇:一報之首,原來教仔高見就是如此,還要高調發表?而「種瓜得瓜」的邏輯究竟在哪裡?!

第三篇:他是在寫blog嗎?這種亳無意義的閒等鎖事,也能佔稿?

第四篇:前「有線之花」用意良好,但用兩大段文字詳細重提敵台已家傳戶曉的新閒笑話,有失大方;加上在言正詞嚴之後,連domestic violence還未搞懂是甚麼,就大聲說是「平日的暴亂新聞」,真是貽笑大方。Domestic violence,是家庭暴力。

身邊的人都說,日月報的副刊質素一落千丈,我自己也甚少閱讀。

D04 劉進圖 2006-06-20 編輯室手記

管理期望

較早前出席了一個高等教育研討會,講者有教統會主席王鳴、地鐵主席錢果豐,港大的程介明和楊健明,主持是科大黃玉山,聽到兩個頗有意思的觀點,值得和讀者分享,這兩點都和對教育的期望有關。

王(廿易)鳴指出,特區政府倡議擴充專上教育和終身持續進修,在觀念上完全正確,是香港邁向知識型經濟的必經之路,但必須顧及受眾的期望,例如六成人升讀大學或專上教育,在副學士課程大幅擴充後,已於去年超額完成,但念完副學士的人和過去念完預科或修讀了大專文憑課程的學生不同,他們不會甘於只拿一個副學士,總希望走多一步修成正果,把副學士變成正正式式的大學學位。問題在於教育資源有限,這份期望不可能單靠政府資助完成。怎樣令副學士夢想成真?社會又會如何面對大學學位持有人大量增加?

程介明指出,香港八家大學在過去十年發展迅速,不斷向外招聘,博士學位持有人估計增加了超過三千人,教學的規模和研究的廣度深度都顯著增加,因此大學對自身的期望亦與過去不同了,開始探求和講論「大學的理想,理想的大學」。他以麻省理工(MIT)為例,這所位於波士頓的世界一流大學,如果只能取錄波士頓市的中學畢業生,不能夠向全國以至全世界招生,它還會是世界一流的大學嗎?香港的大學可以把自己看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亞洲的大學嗎?

教統局的官員每當聽到公眾批評教育改革,說教改帶來退步而非進步,常會感到憤憤不平,千方百計要證明教改提升了本地教育的質和量。他們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教改燃點了期望,公眾是從新的更高的期望值來評價教改,看到的自然是滿目瘡痍,誰會在意今天比十年前已有長足進步?所謂高處未算高,教改是一場無休止的追逐。

D06 張健波 2006-06-19 編輯室手記

當記者為人父

J:
多謝貴機構的邀請,我因雜務纏身,無法抽身出席講座,僅能將自己的一點經驗寫給你參考。

記者的工作時間與一般家長不大相同,但,香港擇業自由,入行是自己的選擇,沒有抱怨,只有適應。我因半夜回家、中午離家,周一至五都難與孩子相聚,所以,我保留周六為家庭日,盡可能推掉其他活動。

我是記者,當在前線工作的時候,必須獨立思考、獨立行動,這種工作慣性,亦影響了我的親子方法,例如我很重視以下4項親子活動:

(1)游泳———孩子5歲前開始習泳,初時要用水泡,稍後稍懂泳術,便不肯再用水泡;這是一個由依賴走向獨立自主的過程,孩子親身體會到透過學習,掌握技能,增強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2)騎單車———帶孩子去一條罕有人行的小斜路,讓他騎在單車上滑行下來,3至4小時便掌握騎單車的平衡術,其間,孩子會跌倒數十次,手損腳瘀,我也忍手不扶他,讓他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自己站起來。

(3)行山———我經常與孩子行山,但,我等到孩子約10歲的時候,才與他登上南丫島最高的山(只有354公尺);登山之前,我們先訂目標:登上山頂,全程由他尋找登山之路,我則尾隨,縱使走了彎路,我也不教路,只是鼓勵他再嘗試。這項活動,旨在讓孩子學習做事之前,要認清目標,只要方向正確,早晚會到,走一點彎路就當交學費。

(4)閱讀———我帶孩子行書局多過行商場,日積月累,總算3個孩子都養成了喜愛閱讀的習慣,因為主動閱讀不但是很好的娛樂,也是很方便和有效的自學方法。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自主的初步效果如何?幾年前的暑假,召開家庭會議,商討去何處旅行,我建議去北京,怎料兩個孩子異口同聲要去東京(當時只有5歲的幼子和妻子都無意見),結果2對1,去了東京;翌年,又要商量往何處去,3個孩子齊聲說「北京」──這就是「種瓜得瓜」;我樂於見到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和選擇,縱使其選擇與我的不同亦無所謂。

祝生活愉快!
張波謹啟

D06 吳康民 2006-06-19 瞻前顧後

嫻姐,人有相似!

星期日中午,與家人到灣仔十八溪酒家品茶。見有一女侍應臉孔和髮型與立法會議員陳婉嫻相似。細細觀察,連其表情和腔調也似八分。因筆者與嫻姐稔熟,覺得人有形似,又竟達到如此神似地步,實在少見。而且這位侍應生,熱心服務,態度和藹,也與嫻姐相同。眾所周知,陳婉嫻議員是服務基層群眾,十分積極。在立法會中,每多為工人利益仗義執言,早已成為公眾評分最高議員之一。而這位小姐,如果要筆者投票,也極可能成為該酒家最佳侍應。

由於好奇心驅使,在她前來服務時,筆者不禁問了一聲:「小姐,你是不是姓陳?」她笑了一笑,說不是,姓郭。並說,早知道你如此問,是因為她酷肖陳婉嫻而起。她並說,已有不少人有此一問,可見有的茶客也有如筆者一樣的感覺。
她並補充說,她是潮州人,也知道嫻姐不是。筆者說以為她與嫻姐有近親關係,老伴笑說,也許是嫻姐走失了的姊妹也不一定。筆者說,下次見到嫻姐,要請她前來相認才是。

筆者很喜歡在公眾場合指出某人極似某人,有一次在杜拜機場,見到一位阿拉伯人,極似伊拉克前副總理阿齊茲。當然阿拉伯人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都有幾分相似,這種感覺毫不出奇。在伊朗旅行時,又見到一位有鬍鬚的,很似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那時薩達姆仍未被捕,如果真是他,許多人會搶擒拿去求賞呢。

人有相似。筆者的老朋友作家袁鷹,便與前副委員長廖承志有八分相似,大家都是胖子,面龐更是頗為類同,看照片便知。至於孖生的,如葉國謙與葉國忠,早年則似足十足十。

D05 張寶華 2006-06-20 剎那?想

News Safety

還記得香港記者採訪伊拉克戰爭的狼狽相嗎?有電視台高層親自率領一眾記者深入巴格達採訪,為香港這個只管本土新聞,不理世界大事的新聞框框,打開一個缺口。本來這一步是值得表揚的,但是結果惹來坊間笑話。為什麼?因為它突出了香港媒體,由上至下對如何採訪conflict news的無知,也突出了香港媒體對news safety的認識不足。

我還記得,三位記者在電視上直播時,原來那邊剛剛放過了催淚彈,煙霧迷漫,可是現場直播的三位記者,只有一位有面罩保護,其餘的只是有濕手帕掩面。當時我在香港,新聞房笑作一圈,笑對方出洋相,但是試問我們自己對採訪conflict news和事前的準備功夫又知什麼呢?

我一位舊同事吳曉東當時也在巴格達採訪,後來他對我說,比起西方媒體的準備和事前接受的訓練,香港記者的確無知。我們熱情有餘但知識不足,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完全怪前線記者,因為我們沒有這種經驗;所以上頭叫你去,就只管去,多問一句就怕機會給別人搶去了。我認為我們香港記者應該多認識自己的權益,沒有任何一則新聞值得用人命交換,未弄清有沒有足夠的安全設備,未弄清有沒有足夠的後援支持,還有保險問題等等,絕不能像一隻蒙頭蒼蠅話去就去。

我最近發現一個網站,它是由一位前路透社記者跟志願人士組成的,他們現在為全球十一個國家、五百幾位記者提供基本訓練:如何採訪conflict news和遇到襲擊時如何保護自己。這些國家包括加沙、伊拉克、西岸和利比亞等。

他們也積極游說亞洲國家和一些規模較小的傳媒,甚至記者以個人身分加入他們這個組織,提高自己對新聞安全的概念和認識,新聞安全不一定要到西岸和利比亞這些地方才會被威脅,最多記者死亡的是為採訪domestic violence,即是採訪平日的暴亂新聞。

這個網址www.newssafety.com,值得大家上去看一看。

Friday, June 23

多謝你們

捨不得睡,回看自己最初期寫的文章。

又是那句,為何自己的文筆、英文,都退步了這麼多?

還躊躇著日後寫「兩年回顧」的,驚覺原來執筆的日子已兩年有多了。

一路走來,多謝愷頤、Helen、Eva和蛋叔,近期的有Jason和維,我知道你們經常來光顧,真的十分感動。

還有其他的朋友,你們不留言我不確定你們是誰,但每天看到總是十多個支持紀錄,也是由衷感激!

我會繼續努力少寫爛文章的!

尅星

每人都有個尅星,我發覺,我的尅星是任總。

每次見他,總是我的「清晨」時刻:多是0845在立法會,有一次是0900在機場博覽館,今天是0900在金管局。否則,非工作天,周六也要陪他吃飯。

而每次見到他,那天的工作必定是14至15個小時。

我不想再見到任總了。

Monday, June 19

京都

一個多月之前,路經鑽石山到西貢燒烤,才驚覺香港有這麼一座宏偉的寺廟,感覺像到了京都。到了稍後,我才知道它叫「志蓮淨苑」,昨日與爸媽興致勃勃地去遊覽。



它的「版圖」很大,在香港真的少見;馬路兩旁,都是其一座座的棕色建築物,夾在翠綠的樹影中間,富有唐朝的建築風格。

我的一見中情,主要來自對京都的愛好。

京都是我最愛的日本城市。那年我從加拿大畢業返港,途中順道到日本,遊姬路城,京都和內良一帶。那年我獨個兒去了多趟「文化之旅」,遊京都,是為我增添了「靈氣之旅」的一頁。在歐洲,我一天逛三個博物館;在京都,我一天看六個寺廟。

京都的寺廟資金雄厚,從又「金」(閣寺)又「銀」(閣寺)就可見一斑;所以它們保養得特別好,總是刷得新亮的,而且各有特色,讓人看到就喜歡、舒服。

四年了,依稀記得,我總要在到達下一個寺廟前,先走一段很長的路,但亦讓我有機會,好好看看不同的屋子、吃吃綠茶雪糕。我又記得,有一次我在一個不出名的寺廟裏歇腳時,有一個老伯伯走來用英語問我從那裡來,另外又有一對老夫婦送了我一點小東西,是甚麼就忘了,但好感動。又有一次,我闖進了一個寺廟旁的墓園,但一磚磚的墓碑優雅得令我以為置身於電影之中,就趁沒人注意時按下快門。

那年那個五月天,滲滿雨水和樹香的空氣、公園裡體形吸引的捧球健兒、溪旁撐著雨傘的藝妓、頭上的烏鴉、每隔一小時就傳來一次的鐘聲,這一切一切構成的圖畫,我只想到以「玄」去形容。而我,有幸在從西到東、由象牙塔到現實之前,先在這一個可愛的空間,歇一歇。

這樣一個讓人心緒安寧的城市,不可能不愛上她。

我跟自己約定,在某一個櫻花季節,我一定要再到京都感受一趟。


四年前在京都,我很喜歡這些「穿了衣服」的神像,好像洋娃娃。
我的北大日本同房小古家在京都,剛好讓我們聚聚舊。攝於金閣寺前。

已看膩了

看過3晚世界杯後,開白了為何之前報章大肆提醒市民要注意健康。

熬夜當然是一個問題,每晚到酒吧吸著一手和二手煙,加上卡路里過千的酒精和零食,若這樣子過一個月,真的,要死很容易。

Saturday, June 17

World Cup Feva

今晚到了Excelsior看我今年第一場的世界杯賽事,是荷蘭對Cote D'Ivoir。雙方表現雖然欠缺組織,但起碼未有冷場,我還一邊吃了veggie sticks with blue cheese, curry and thousand island dip, onion rings with mustard dip, 和french fries with indian curry dip,自我感覺十分良好!

周日一定要看我的至愛——朗拿甸奴!

Thursday, June 15

人的選擇其實好多

昨日14小時工作,今日12小時,明日繼續開早。

這幾個月,我已經不化妝不敢上班,但這幾天,還是有同事見到我會驚叫:你個樣點解跌晒watt?你做咩面青口唇白?!

上星期在喜喜,有36歲的男人搭訕,猜我30歲。

今天,有同行阿姐好心勸我,盡量早下班,我樣子比剛入行(5個月前開始跟銀行新聞時)憔悴了許多。

我從中學就一直希望保持28歲的外貌,別人猜我是20歲,我還會不高興;但從來沒有人猜我是30歲。

我一直以來用一位前輩的話勉勵自己:做記者,就不要希望發達;所以我只將焦點集中在工作的滿足感上。

我是很喜歡自己的工作。

上周,我跟阿姐級的同事談起這番話,她說,剛入行就可以這麼說,但人總要過活的。

所以她很興奮地再三吹促我約李二公子造訪問,製造機會。我笑說,這些人很怕與記者拍拖的,她回應,你就說,好呀,我不做記者。

我從沒有想過可以這麼爽快地放棄自己的工作,但我想她可能有她的道理。

我若不當記者,我一直很希望參與無國界醫生到第三世界做傳媒工作、到四川照顧熊貓,或從事攝影、畫廊等工作。之前我會擔心,無國界和照顧熊貓並不實際,因為沒有收入,辭去工作當一陣子義工後,然後怎樣呢?

今晚回家途中,我醒覺,賣畫這選擇並非無可能,我認識兩個賣畫的人還生活相當富裕。我其實並無意向錢看,只要能維持現在的收入也不錯了,至少我還能穿好的吃好的,不是嗎?不是非得當記者才有滿足感吧。到時我就再不用每天看到社會的猙獰一面,不用時刻與時間競賽,晚上還可以享受生活才睡覺。

呀~~~

蓋的啦,這些雖然真的都是我的夢想,但我不會這麼快放棄現在的工作的,再過多幾年吧!

吐了吐苦水,又舒服了許多。

Wednesday, June 14

the game is OVER

This is how the story goes.

The first time I read his blog, it was a story written on the night of his betrayal. He was betrayed by his fling to be exact. It was a sentimental piece by a charming who seemed to have it all young man. I was surprised.

For people who know me, they know I can fall in love with words. And this guy is certainly capable of spelling out his mind eloquantly. It was when I started to follow his blog everyday.

He does have it all. Career, look, money, women. Not only his lifestyle is close to mine, it's the way he's willing to explore life that turns me on.

He took on the WTO riot and was attacked by pepper spray; he went on a vacation alone and mingled with the locals; he went for a bungee jump though didn't work out in the end due to bad weather....the list goes on.

Things I have actually done myself, and things I have longed to try.

In one piece he talked about his disapproval towards girls who cheat.

In one piece he talked about his family value. I was impressed.

And in one piece he wrote about getting over a hundred stuffed animals for a orphanage, this was when I screamed to myself, this is my MAN, I have to get him.

In that instance, I fell in love, with an imaginary man, because I thought I have never found a man so right. And I know I'm too old to let a potential slip away, again.

So I took the move.

I was aware with the fact that he's so perfect because it's all only in my mind. But for those who know me, they know I wouldn't care. And I'm not scared of disappointment, because I'm too used to it.

I was this close to meeting him in person.

Then on the same night one of our mutual friends referred him as an "international playboy", he treated his blog with the story of another betrayal. It was a slap on my face.

It's not the fact that he has so many flings that hits me, it's about WHY I HAVE TO FALL IN LOVE WITH A WOMANIZER EVERYTIME?!

Men talking about stability, it's only bullshit.

Looking back, nine out of ten guys I dated or was in love with were one of this kind. In the past I was too confident and young and was not afraid. Now I am still confident, but I'm too old for this game. I learned that if I know ahead it's wrong, there's always the option of "opting out". I don't have to force myself to finish with whatever I'm doing to achieve the "goal".

Relationships are not about challenges, or succeding.

In the face of realizing this, I'm very sad/mad/disapointed. Not because I cannot get something I wanted so bad, but because something I wanted so bad never existed.

I realized I cannot blame others for my broken relationships. The problem is in me. After having tried so hard and looked so long, I still and only fell in love with the wrong guy.

Sunday, June 11

我有一個妹妹

我有一妹妹
小時欺負她
現在疼錫她
夜裡夢著她
白天打給她

……

對不起,很爛的一首打油詩。

我的妹妹這周六就廿三歲了,由於我從加拿大回來後,她就去了澳洲的關係,我已好多年沒有與她慶祝生日了。

前晚,我夢到她來了(加拿大?)找我,我著友人先去接她,怎料他們倆一直踫不著面,我們三人只得用手提電話聯絡,我十分焦急。擾攘良久後,終於妹妹找對了地點,剛好我又約了特首大人曾蔭權(!),我就很熱烈地介紹他們認識。(…)

今午,我和爸媽飲茶,談起妹妹。我對爸說,真想像不到有甚麼工作適合妹妹,不如爸爸斥資,給她開一間漫畫鋪子,因為她是一個日本迷。

今晚,我到朋友家打麻雀,又談起妹妹。朋友的弟弟與我妹妹同年,5呎10吋高,打籃球身型,但樣子成熟,還會替我們幾個姐姐挖雪糕、收拾碗盤。我問他,上次拍拖甚麼時候了,他說,好x久以前了,我說,太好了,我可以介紹妹妹給他。我朋友說,她弟弟好沈悶,我說,太好了,我妹妹也好沈悶。

我終於明白我媽和舅舅的心態,為何這麼喜歡介紹男孩給我認識。

我的妹妹很有性格、成熟,但為人內歛,像我很想將我的嗜好——clubbing——與她分享,多次嘗試利誘她跟我一起去玩都不遂。但要數最佳的shopping良伴,就非妹妹不屬。雖然我們倆品味不同,但對我這位天枰座的猶豫不決購物狂來說,她就最有耐性,而且由於她對我的品味往往不敢苟同,所以她的意見也令我省回許多金錢。

我常告訴朋友,我妹妹樣子沒我這般可愛(keke),可是她比我高,雙腿也比我長,可以穿hot pants!

我的妹妹七月底就回來了,很興奮。

Monday, June 5

祭英烈

淚眼或已在凝望,或已沒有人願講。
不意如今,一起相對,獻花祭英烈,
再思念中國。齊共記起血淚情,待昭雪;
眾多烈士,有請到現場,
願你能認出,六四時淚光。

*願君知我共你是同路,
我當天當夕,像你一般痛苦,
身,困於此處,沒法與君一起並肩上,
我亦無詞說斷腸。
還願各位不必悲憤,莫悲憤,
六四那一夜,目睹君去後,
我獨含恨,就算未如願,大志仍在心!
就算是無奈,就算未如願,大志仍在心!


缺席兩年後,今年不能再給自己藉口。
17年前顫顫驚驚地跟著爸媽走在街頭,四周的口號聲震耳欲聾;
17年後又獨自一個坐在維園,與數萬名志同道合者為八九民主斗士高歌。

但我的朋友在哪裡?!

今夜在血染的風采中流下的淚,是為孤單,或是為自己的無力感?